在由男性主導的紡織行業(yè),楊敏德創(chuàng)造了屬于女性的奇跡。她把高科技的標準和管理貫穿到傳統(tǒng)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yè)中。她被時任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稱為“棉花公主”;被多份雜志譽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女強人之一;李嘉誠更給予了她高度評價:在香港最有毅力的人只有兩個,就是我和楊敏德。
文︱潘潔 方向明 等
臨危受命 接手家族企業(yè)
楊敏德1952年出生于紡織世家,曾外祖父莫觴清1933年在上海創(chuàng)立的美亞織綢廠曾經讓中國絲織品奪回了被日本綢緞擠出的南洋市場,在香港有“紡織大王”之稱的父親楊元龍1977年一手創(chuàng)辦了現在的溢達集團。
如果不是命運的安排和時代的演變,她未必能夠成為男性主導的紡織業(yè)的女當家。小時候,父親楊元龍對楊敏德的愿望是: 別干服裝這一行,太不容易了,好好讀書,選個別的職業(yè)吧。在美國取得數學學士學位后,她回港到一家投資銀行工作了幾個月。楊敏德回憶道:“每天都有人問我為什么不去嫁人而在這里上班,后來一個美國人對我說,你應該去讀哈佛,在哈佛商學院拿到MBA后,別人就不會當你是每天游游蕩蕩了。”她就真的報了哈佛商學院,并且很幸運被錄取。1976年,楊敏德從哈佛畢業(yè)到第一波士頓公司工作。直到1978年父親患病,她才又回港參與父親的企業(yè)。剛進溢達時,楊敏德負責的是財務部門。楊氏家族前三代都是傳男(女婿)不傳女,楊元龍只有兩個女兒,但身為長女的楊敏德離婚了。1995年楊元龍退休后,她正式接下了集團主席的權力棒。
直到現在,楊敏德也是公司最不懂紡織專業(yè)的人。她說:“我的成功之處,一在于我是門外漢,所以十分注意聽取下屬的意見;另外一點,由于我來自別的行業(yè),反倒少了一些條條框框,經常能做些另類思考,看看別的行業(yè)一些成功的做法是否也能用于紡織業(yè)。”
那時,溢達公司已經在楊元龍的帶領下向更高端的產品轉型。但是管理仍然采用等級非常森嚴的方式,而且公司的重點一直放在尋找廉價勞動力和可用的配額上。楊敏德認為這種經營模式注定要衰落。她為公司制定了三個優(yōu)先發(fā)展的任務:完成公司的垂直整合,引進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通過溢達集團來推行她關于企業(yè)應該回報社會的信念。楊敏德帶給公司的是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的分析性思維方式。
雖然接手的是家族企業(yè),但楊敏德締造了屬于自己的傳奇,一手把傳統(tǒng)的紡織王國轉型為年賺錢數億元的跨國企業(yè),被《財富》雜志選為亞洲50位最權威女性之一。新疆創(chuàng)業(yè) 李嘉誠給了她投資的信心全面接管溢達后,楊敏德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去新疆建廠,第二件大事是恢復新疆長絨棉棉種,如今這兩件事已花去她一億美元。
1996年,楊敏德第一次到新疆,就被天山的壯麗所震撼,同時她發(fā)現溢達在原料供應方面有潛在危機。深思熟慮之后,楊敏德決定在新疆開紗廠,做長線投資。那時,她接任溢達董事長之位僅一年時間,投資方案招來一片懷疑的目光。對紡織業(yè)來說,6000萬美元是一筆很大的投資,而且還是投在偏遠的新疆,這不可思議。
楊敏德對這次投資前后發(fā)生的細節(jié)仍然記憶猶新:“當時有兩個人給了我投資的信心?!逼渲幸晃痪褪窍愀凼赘焕罴握\。
溢達在香港有座大廈,當時香港地產市場很好,它升值了很多。楊敏德就想從這座大廈籌得投資新疆的資金,但對于是否賣掉它,她有些拿不準。
“父親就對我說,你不如去問問李先生,他是專家。”楊敏德說,她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當初與李嘉誠的對話。李問她,你要是想跟你妹妹過一世好日子,那么什么都不要動,把它出租然后收租金好了。楊回答說,我是希望做一番事業(yè),而且“當時我把整個計劃都跟他講了,”楊回憶說,“包括我心中想怎么做,人才從什么地方來等細節(jié)?!?/p>
結果李嘉誠的回答給了楊敏德一顆定心丸。他說:“你這個年紀肯去這樣做,你絕對應該去做。”在前輩的指點下,楊敏德投資新疆的計劃進入實施階段。她按照李嘉誠教的辦法,把自家在香港的工廠賣掉一大半,用從中得到的現金投資到新疆。1997年,溢達在吐魯番建立了第一個紗廠。
去新疆的時候,楊敏德還認識了新疆考古所所長,從他那里,楊敏德了解到新疆長絨棉的歷史,同時還了解到,由于棉花收購制度重量不重質,農民種長絨棉不劃算,就把長絨棉跟普通棉花雜交,而溢達在收到棉花后,還要雇很多人把其中的雜質清理掉。
“做高檔棉紗的企業(yè),要是沒人種長絨棉,好的原料也就無處可尋了?!睏蠲舻碌挠媱澥怯?年時間,把最好的棉種恢復過來。1998年,溢達自己種了600畝長絨棉不太成功,隨后又到喀什,和當地的兵團合資建廠——“就是現在的豐達,大概有兩萬畝地專種長絨棉?!?/p>
新的合作方式很快取得雙贏效果,有了溢達這樣的穩(wěn)定客戶,兵團愿意種植優(yōu)質長絨棉,而有了兵團種植棉花的技術,溢達也能獲得比以前品種更純質量更好的棉花。自此,長絨棉的種植面積在新疆逐漸增加。從成衣到棉紡再到種棉,溢達集團一步步走向產業(yè)鏈的最上游,并成為新疆最大的外商獨資企業(yè)。
2001年,時任香港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率領商界代表團到新疆訪問時,看到她投資的新疆棉花基地長勢茁壯,戲稱她為“棉花公主”。楊敏德也高興地說:“讓溢達進入新疆發(fā)展,這是我人生的一個大轉折點,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想法!”
名牌“派” 追求永無止境
楊敏德在1988年做出了將投資重點移向內地的決策,投資6000多萬美元,在廣東高明市籌建高豐紡織印染聯合企業(yè)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紡紗、織布、染整、制衣為一體的大型企業(yè)。現在,高豐公司生產的產品有純棉色織牛津紡、府綢、色織格絨布以及著名的“派”系列服裝產品,產品80%出口外銷。
當“派”系列服裝席卷內地市場時,人們問楊敏德,為什么將溢達集團在內地生產銷售的服裝系列取名為“派”?楊敏德回答:“‘派’來源于數學中代表圓周率的符號‘π’,‘π’是希臘文,‘派’則代表中西文化的結合,而中國人講一種服裝穿得好看,又常說成有氣‘派’。當然更深層的寓意是,圓周率在小數點之后的數字是無窮無盡的。而溢達的追求同‘π’的意義一樣,也是永無窮盡的?!?/p>
楊敏德曾感慨地說:“中國內地多年來由于產品機構調整緩慢,紡織品生產一向量多而質不高,導致銷量呆滯,產品積壓。另一方面,內地消費品市場發(fā)展迅猛,越來越多消費者追求高檔次的服裝,既然內地廠家無法供給,消費者唯有轉購質量有保證而價格昂貴的進口服裝。”楊敏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推出“派”系列服裝產品的,而且很快占領了內地市場,并初步樹立了名牌服裝的形象。當高新技術、新興產業(yè)在全世界風起云涌,傳統(tǒng)產業(yè)備受冷落之時,楊敏德卻堅信,紡織行業(yè)絕不是什么夕陽工業(yè)。她認為,衣食住行,人人需要,從來就沒有什么夕陽產業(yè),只有落后的企業(yè),落后的技術。事實證明,傳統(tǒng)行業(yè)照樣可以追趕世界科技發(fā)展、知識經濟發(fā)展的潮流。溢達的幸運之處在于有楊敏德的獨到眼光。
目前溢達集團在內地已建立起12家獨資、合資企業(yè),已成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紡織品跨國集團之一,名揚海內外。
瀟灑性格 多彩人生
屬龍的楊敏德自喻“龍女”,使命感特別強。她認為自己躬逢父輩所不曾擁有的機會,“我外祖父那一代有志愿,但亂世時無從發(fā)揮……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我們現在做企業(yè)真的可以說是立足中國,放眼世界”。
她毫不避諱地說,“我曾經也做過名流太太。”原來,楊敏德的前夫是香港珠寶大王潘迪生,二人離婚后,潘迪生娶了著名影星楊紫瓊為妻,不料幾年后亦以離婚收場。如今,楊敏德與楊紫瓊不時在某些活動中碰面,二人皆落落大方,談笑風生,其氣度和胸襟令旁觀者不勝感慨。
現年57歲的楊敏德,似乎有著用不完的充沛精力。除了忙公司的業(yè)務,楊敏德還身兼數職。她曾在香港每周一次的電視專輯“潮流一派”中自任制作及主持,憑借出眾的口才和卓越的組織能力,吸引了大批觀眾。由于自己從事的行業(yè)與服裝有關,因此她常常出入時尚場合,出任各種比賽、活動的評委。閑下來的時候,她的興趣也極其廣泛,書法、丹青樣樣拿得出手,滑雪、瑜珈門門精通。
推崇精英教育的楊敏德雖然受過嚴格正規(guī)的教育,但她自己說,“當年我并不是個好學生,讀書時,太喜歡追求刺激和新鮮了”。她的老師邁克爾·波特講的企業(yè)戰(zhàn)略,她當時學得稀里胡涂。不過,楊敏德承認:20年后,她才突然發(fā)現哈佛所學,樣樣都能派得上用場了。這是同一個楊敏德:在國際論壇上侃侃而談中印兩國的競爭,在電影首映儀式上和文藝界的朋友暢快笑談,在自己的工廠里做污水環(huán)保處理和生態(tài)紡織研究,在企業(yè)內部的報刊上提醒工人們小心工傷、預防艾滋病……可是,每次回到曾外祖父在上海武康路2號的舊居時,楊敏德都會遙想這個紡織家族的前世今生,期待溢達能夠在全球化的繁榮中,超越傳統(tǒng),走得更遠。
(據《人物周刊》《中國婦女》、鳳凰網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