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前就有消息傳出,途牛網已敲定投行,準備IPO,募資1億美元。消息傳出并不為業(yè)界感到震撼。盡管途牛網對外界保持相對低調,但發(fā)展速度卻早為人所知。2006年成立,2010年做到近4億元;2012年,營業(yè)額做到20億元。據了解,2013年超過30億。其實,2013年9月份宣傳完成的D輪融資6000萬美金之后,讓途牛網的上市已經沒有太多懸念。
度假產品的誘惑力,讓攜程、藝龍、去哪兒、同程等公司也多少有所涉足。但當時最有資金、資源、品牌等實力將單獨的度假產品做出上市公司來的,不是去哪兒、不是藝龍,而是攜程。不料攜程一個“打盹”,一頭“猛虎”即將“下山”。
大家也都看到了,直到2013年底,攜程才悶聲不響,做了開放平臺,開始銷售部分傳統(tǒng)旅行社產品。想問攜程,是不是為時已晚矣?
被攜程忽視的一塊蛋糕
先看幾家OTA公司,藝龍依然主要靠酒店、機票銷售為主,跟攜程反復較量。同程網盡管也涉足度假產品,但定位更偏向于周邊游和景點門票業(yè)務。去年剛上市的去哪兒曾經果斷否認不做OTA,目前的旅游度假產品靠導入外部流量,途牛網也成為其供應商,兩者目前屬于合作伙伴關系。
在此,重點分析后起之秀途牛網和最老牌OTA攜程網。途牛成立于2006年10月份,最早圍繞景點做內容社區(qū),有點類似螞蜂窩。但模式的弊端不存在交易,只能靠傳統(tǒng)的廣告收入變現,距離現金流比較遠。2007年,于敦德開始轉型做度假產品的在線預訂。說白了,相當于把旅行線路等傳統(tǒng)旅行社的產品搬到網上做分銷。
其實,2004年已經登陸納斯達克的攜程也已經在做類似的度假產品業(yè)務,也就是今天的“攜程旅游”,跟途牛網今天的業(yè)務是平行的,且“攜程旅游”也是現在攜程的四大核心業(yè)務之一(分別為:機票、酒店、度假、商旅)。談到介入傳統(tǒng)旅行社業(yè)務核心的問題時,范敏2007年時就說過:“攜程將用更多資源重點打造度假產品”。但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內,攜程一直“迷戀”在機票、酒店領域不能自拔。
相比機票、酒店業(yè)務,度假產品之所以前期被攜程等傳統(tǒng)OTA所忽視,跟該產品標準化、自動化程度都不高,毛利率也不是那么誘人有很大關系?;蛟S在攜程、藝龍等傳統(tǒng)OTA看來,跟壓根不懂互聯(lián)網的傳統(tǒng)旅行社打交道,根本就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生意,明顯不如酒店、機票業(yè)務賺錢輕松。而途牛最終選擇在這個看似不夠“性感”、規(guī)模又足夠大的領域深耕細作。
借勢跟團游崛起
從模式上來講,“攜程旅游”開始主要通過“互聯(lián)網+呼叫中心”的模型,面向散客賣旅游線路。2007年時,他們自建旅行社,搶占度假產品市場。“攜程旅游”不做中介,而是直銷旅行產品,靠積累的大量C端用戶,跟傳統(tǒng)旅行社搶生意,這讓不少旅行社開始惶惶不安。
而此時,剛剛由社區(qū)轉型過來的途牛網,開始賣旅游線路,并注重跟旅行社結成友盟,幫旅行社賣產品、做服務。逐步樹立并鞏固在跟團游市場的根基。尤其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出境游的高速發(fā)展,絕大多數驢友必然選擇優(yōu)質的旅行團。從消費者角度講,途牛網迎合了出游者的需求。因為以往絕大多數出游者的慣用方式是找旅行社跟團,電話或現場咨詢。由于價格不透明,對比各家旅行社的產品和價格都極其不方便。
而途牛網則通過網上預訂各家旅行社的產品,價格透明,方便比價、比較產品。消費者這種強烈的市場需求整好把途牛網的業(yè)務拉到一定高速。來自艾瑞2012年的數據顯示:在線旅游度假跟團游細分市場交易規(guī)模約為95.5億元,途牛旅游網以16.7%的份額位居第一名,而位于第二名的攜程為13.0%。
據于敦德介紹,途牛網2013年營收中,出境游占據超過50%比例(出境游絕大多數為跟團)。當然,途牛網也沒忽視周邊游和國內游這部分市場份額??梢?,出境游、周邊游和國內游是途牛網的三條主力產品線。
專注做零售商
攜程的特色是:大而全,全業(yè)務線覆蓋。單拿出“攜程旅行”跟途牛橫向對比,可以發(fā)現兩者區(qū)別:攜程自建旅行社,跟旅行社的關系更多是“顛覆”,或者說跟旅行社“搶飯碗”,而途牛跟旅行社的關系是合作,幫旅行社賣產品、做服務。一句話概括:途牛專注做零售商;而攜程既做生產,又做銷售。
攜程這樣做的好處是,較高的毛利率掌控在自己手中,但弊端是產品線少,產品豐富度不夠。直到2013年梁建章復出之后,攜程似乎才有所醒悟,終于在去年年底上線了一套旅行社開放平臺,開始大規(guī)模引入代理產品、合作產品。但攜程的開放并非完全開放,而是有條件性選擇資源互補性的公司合作。
再看途牛,經過五六年的發(fā)展,已經整合了大批量的傳統(tǒng)旅行社的產品。隨著銷量的增加,跟旅行社的議價能力也明顯增強,規(guī)模效應起來之后,途牛網在價格、產品品類等方面的優(yōu)勢越發(fā)顯現出來。所以說,2013年第一季度并實現盈利,全年能做到30多個億,絕對是有說服力的。
牢牢抓住傳統(tǒng)旅行社資源
早期轉型后的途牛網,做得是典型的O2O生意,將傳統(tǒng)旅行社的產品互聯(lián)網化。論線上部分,是多次做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的于敦德的強項。但至關重要的線下“O”,確實最早期做得不夠扎實。用于敦德的話來講:最初的好幾年,啥也沒干,就接地氣了。其實是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跟旅行社打交道做生意。
他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將復雜的度假產品做到最大程度的標準化,不斷幫旅行社提升效率,不但開發(fā)有供應商管理系統(tǒng),并且在訂單、產品、結算、數據管理等方面,由早期的半自動化半手工管理,做到現在盡可能的自動化。會向供應商不斷介紹新產品,如此一來旅行社和途牛本身的效率都大大提升。他們還會跟供應商團隊對接,幫助改進管理,提升服務質量。
在服務方面,從下單、旅途、售后等整個流程,途牛都把旅行社納入到一系列標準化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中。另外,如果一旦出現航班延誤、大病、孕婦、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產生的費用,途牛網會跟供應商一起分擔。幫服務商賣產品,又幫忙提升效率,途牛確實在供應商整合上下的功夫不淺。其實,不管怎樣,途牛的終極目標還是做盡可能好的用戶體驗。
做好供應鏈的同時,于敦德始終把公司的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算是內外兼修。但這并不表示未來的途牛網沒有任何挑戰(zhàn)。旅游行業(yè)持續(xù)升溫不假,但競爭對手更多,途牛需要迎戰(zhàn)攜程、藝龍等上市公司的大而全產品線外,每個細分領域也接連不冒出不少實力派對手。隨著周邊游市場的崛起,面對同程網、驢媽媽等勁敵,途牛未來能否持續(xù)保持優(yōu)勢?
相關閱讀